新浪首页
分享微博
分享微信
回到顶部
新浪图片-有温度的视觉
娱乐图片
娱乐首页
新浪首页
登录
支持
键翻阅图片
列表查看
高清查看
大图
全屏观看
00:00
/
00:00
关闭
猜你喜欢
看了又看
下一图集
重新浏览
关注@新浪娱乐
关注@娱乐星饭包
关注摄影师微博
分享到微博
收藏
下载
评论
分享到
显示更多文字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
(www.sina.com.cn)
顶部 “
我的收藏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冯小刚凝重表情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4_img/2010_22/704_89345_365643.jpg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4_t160/2010_22/704_89345_365643.jpg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4_t50/2010_22/704_89345_365643.jpg
2010年06月04日 12:05
由地震开启的历史记忆“在大地震中,每个人的生存是开放的,每个人的逝去却是隐秘的。我们不知道他(她)们离开时想什么,怀念什么,希望什么。但我们知道:他(她)们每个人都像我们一样,热爱生命。” 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56秒,这一串数字的组合是并不是只有那个年代的人才记得的,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这一波又一波死亡与灾难的洗礼,早已在每个人的内心里都留下了抹不去的印记。冯小刚新拍的电影也和地震有关,电影《唐山大地震》讲述了在那次灾难中,因为一个年轻母亲的决定,让幸存的姐姐陷入了一场长达32年的情感困境。据说贯穿在这部电影中的情感力量,是又一次对人心灵的拷问,让人反思在灾难面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碰撞和生死考验。提起为什么会开拍这样的一部作品的时候,冯小刚说:开始是唐山市政府先有了这样的一个想法,希望能开拍一部这样题材的电影,后来我刚好看到了张翎的小说《余震》,觉得写得不错,我就推荐了过去,唐山大地震距离现在已经34年,这部电影的时间脉络前后延伸了32年,其实对于个人来说,灾难是毁灭性、短暂性的,在灾难中生存下来是一种幸运,但幸存者震后面临的不单是生存问题,更可能是伴随终身的心理问题。因为地震对人内心造成的伤害会持续很久。关于影片具体的内容冯小刚并没有提及太多,他只坦言说,这次依旧是小人物的视角,肯定不是纪录片,因为那不是他所擅长的,其次是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反应骨肉亲情,对普通人来说是一个情感的冲击。“凡是地震都很悲惨,悲剧是人类无法抗拒的。”采访的当天是玉树地震的哀悼日,提起“地震”冯小刚依旧动容,才在电影发布会现场以剧组名义捐款20万元的他激动地说“尽管我们在拍摄过程中经历了那么多,但是听到青海发生大地震,还是感到束手无策,我们希望能真的帮助他们,不光是拍电影。”他说。冯小刚一直认为自己就是一个提高了素质,骨子里有着某种浪漫主义情怀的俗人,他不拍自说自话、自我陶醉型的电影,他不干攒足了劲儿和投资人较真死磕的傻事儿,因为他知道商业电影不是艺术片,折衷让步不是什么坏事。他从来没想把自己当成艺术家或者文化人,因为他知道自己是给老百姓拍片子看的,头顶上光圈越大,离观众的距离也就越大。所以十几年过去了,他的内核还是早年那个戴着帽子穿着军大衣在现场大声喊着“开始”和“停”的导演,尽管早年的愤青已经慢慢退化成了平和,但是说话不拐弯抹角的耿直劲儿还保留着。他的作品里永远是小人物,说的是大实话,偶尔溜出的几句切中要害,就像捅了一下你的穴道,让你觉得想笑,又泛着点泪光。从《手机》的黑色幽默到《天下无贼》的童话式寓言,从《夜宴》的中国风范到《集结号》的英雄气节,再到这次《唐山大地震》的人性关怀,有人说冯小刚变了,变得不再像过去那么关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细节,甚至有人说,冯小刚已不再是过去的那个平民导演了,对于这些说法冯小刚非常坦然:我始终都是平民导演,这和我本人的气质有关,和出身有关,这些是不会变的,而且这些也决定了我看出去的视角。“有人说我转型,其实这些都是剧本决定的。你看到一个好的剧本,自然需要按照它的方式去诠释。剧本好,电影就成功了三分之二,对一部好电影来说,它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故事,除此之外它还应该独特,或者是命运和经历,或者是个人性格,因为只有独特才能吸引人。国内的好剧本太少,编剧的想象力也不够。只有少数的一些作家,比如刘恒、刘震云,他们写出来的剧本还是可以给人惊喜的,还有这次的电影编剧苏小卫,都是不错的剧作家。”在拍摄之前简单化妆的间隙,冯小刚这样解释自己在观众眼中的“转型”。而在上个世纪70年代,那次相当于400枚广岛原子弹猛然爆炸的浩劫中,200多万人丧生,70万多人受伤,一万多户家庭解体,唐山这座百万人口的城市顷刻间被夷为平地。电影剧本的原著者张翎在被问起,影片中如果原景重现会不会对观众形成二次伤害时,回答:电影中更多的是表现了人在灾难面前的脆弱,同时关注了灾后人们如何释怀并摆脱心灵的枷锁。我们都知道,回避不是疗伤的方法。我们同时也相信,充满温情的结局会给人们再次带来生活的希望。旗帜鲜明的13年当年在宣传电影《集结号》的时候,冯小刚破天荒的上过一次娱乐访谈节目,当他在上面说“我今年50岁”,台下面一片哗然。我们直到这时候才发现:十几年前那个让我们在影院中一直开怀大笑的男人竟已年过半百,当我们在报纸和电视上发现他一如既往锋芒毕露、不留半点余地的讲话,当我们从单身一人看电影到全家三口去买票,却一直不曾留意过——原来已经陪伴我们13年的“冯氏喜剧”,已经如实记录了在我们身边流逝的时间。 漫长的十三年,浓缩成部部精彩的十三部影片。这个已经到了“知天命”年纪的男人说:其实我一直都想歇歇,一年拍一部太累了。冯小刚是学美术出身,最早在战友文工团担任美术工作。美工出身的他提起这段往事总是自嘲道,没能挤进电影学院那闪闪发光的艺术殿堂,我就在旁边支了一个帐篷自己玩自己的。转业后他曾经为《大林莽》、《凯旋在子夜》、《便衣警察》等80年代著名的电视剧担任美术设计。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他认识了王朔,他曾在自传中称王朔是“北斗星”,可见当时王朔对他的影响很大,其实带着京味儿文艺作品并不是冯小刚发明的,但却是在他早期参与的电视剧中表现得最让大家接受的。那种带着京味儿的冷幽默后来也成为他御用演员葛优身上最典型的招牌。1994年,冯小刚与王朔等人成立了“好梦公司”,在当时电影观众以每年10亿人次的递减,很多电影导演转行开始拍电视剧的时代,冯小刚带着文艺范儿的憧憬和王朔的本子进入了电影圈。1996年,《一地鸡毛》、《月亮背后》、《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我是你爸爸》等四个作品连续被枪毙,一夜之间冯小刚被打入了黑名单,成了投资商绕着走的人。那一年冯小刚38岁,对于一个“奔四”的男人来说,如果这个时候你在国家机关应该是混到处级,如果你在外资企业差不多也应该当上了经理,如果在这个岁数上,人生忽然全部清零,或许后半辈子都会找不到北……幸好冯小刚没有停留在原点,而是拐了个弯开到了商业导演的岔道上,他的贺岁片高扬“贺岁喜剧”的旗帜,针对最佳放映档期,演绎社会关注的情感问题,在上世纪90年代末内地电影市场尚无商业片概念的情况下,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冯小刚开拓了本土娱乐电影的制作策略。不论在前期的策划还是后期运作,他都始终注意依从商业生产流程,“投资、创作、制作、宣传、发行,这五大规则若人人遵守,电影就有机会成功,若五项中其中一项有人不按游戏规则去做,就不可能成功。” 1997年《甲方乙方》以3000万票房拿下冠军,1998《不见不散》以4400万票房再次领先,1999年的《没完没了》在全国电影票房普遍下滑50%的时代依旧拿下5000万的票房,他针对中国市场特色,迎合普通民众的心理趣味和道德倾向。在1995年以来电影市场持续低迷、国产片一派萧条的情况下,创造了一个十年来票房上立于不败之地的神话。难怪连李安也盛赞“中国商业电影唯冯小刚一人”。尽管冯小刚在普通观众里有较好的人缘,但在电影评论界却没有收获太多的声音,评论界每到冯小刚出场就集体失声。两次获得金鸡奖最佳编剧的他没有背着拷贝去一个又一个国际影展参赛,干等着天上掉下来的奖项。因为在他看来“电影的主要功能是娱乐,而不是为了到外面去拿奖。”自《天下无贼》票房破亿之后,冯氏电影就一路水涨船高,《夜宴》1.3亿、《集结号》2.6亿、《非诚勿扰》3.4亿,节节攀升的票房证明了导演的眼光和功力。现在,我们同样不会怀疑冯小刚预言《唐山大地震》的票房“将会过5亿”的底气,旗帜鲜明地把握观众的需要、关怀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是“冯氏电影”发展的趋势,也是商业电影发展的趋势。从开始拍摄自己的第一部电影到现在,有人说冯小刚从来不会把自己扮成艺术家去教导别人什么道理,但是他却永远知道老百姓最爱看什么,他的手里永远都能抓得到观众的软肋。聪明和善又带点狡黠的幽默,从群众中来,走群众路线——或许这就是冯小刚的最可爱之处。冯氏电影的本质“据说你又和华谊做了一个五年的续约,那么未来五年怎样规划?”我问。“……希望找到5个好故事,把华谊的这个合约完成。其实我很愿意可以用两、三年去拍一个电影。这样对生活有一种沉淀。我当然可以拍很赚钱的电影,但是我也不愿意成为钱的奴隶。”他一边吸着纸烟,慢慢回答。拍《大腕》那年,冯小刚突发心脏病,直到电影拍完,他都没有缓过来。在那之后他休息了很久,“一直是在夸张的惊恐中度过。稍有不适,即刻吞下几颗速效救心丸,吸上氧气躺倒放平,眼神无助地望着周围的大千世界”。他在鬼门关去了一次,又转了回来。如今的他依旧没改掉吸烟的毛病,依旧会熬夜、加班、生活不规律,但是却不再像早年那么拼命,“我现在拍电影已经到了一个比较放松的状态,我没有尝过票房失利,但是肯定不会永远这样。这个是规律,谁都没办法违背,只是现在对于我来说拍不拍电影,或者是拍没拍好,都已经不再会影响到我的心态了。因为自己和自己较劲的那段时间已经过去了。”早年用“票房”来检验成功与否。现在已经不再是唯一的标准。不拍电影的时候,冯小刚喜欢搞搞收藏,打打高尔夫,他觉得“迷恋高尔夫其实是迷恋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古语说“五十而知天命”这“天命”二字不但涵盖了无法逆转的自然常理,也间接教人领悟到“乐天知命,强求不来”的真谛,也许卸下导演的身份,游离出电影的世界之外,日常生活中的这个男人也不过是一个妻子的丈夫,一个女儿的父亲,仅此而已。他还有五年的合约,所以他依旧会继续拍着电影,虽然他不喜欢被期待,被逼迫,但是我们仍然期待他下一次给我们的惊喜。他喜欢拍让自己觉得有趣,让他人也觉得有意思的电影,就好像他常说的:这个世界上有的人有趣,有的人无趣,可怕的不是人无趣,而是自己无趣却不自知。衍生到电影上来说就是:有些导演容易陷入到一种自我陶醉的境界,那是很可怕的。而冯小刚是一个有趣的人,这份有趣变成了他拍电影的原动力,也变成了他希望借由作品传达给我们的东西。他陪着我们笑了十几年,尽管那些笑声都不曾撼动过那些国际大奖的评委们,但他早已不在乎这些,作为内地首个个人票房累计破10亿的导演,他已经习惯了当一个没有冠冕的王者,比起那一串儿长长的奖项,观众的感动才更重要。生活始终是千变万化的——不论电影的形式如何表现,题材如何转换,“冯氏电影”最本质的平民色彩和人文关怀不会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好像湖泊汇聚成大海一样,我们相信,存在于冯小刚电影中的真诚将会一直延续。《芭莎男士》对话冯小刚《芭莎男士》:拍了十几年的贺岁喜剧,你现在还有兴趣么?冯小刚:当然有兴趣,只是我这个人不太喜欢被人逼着的感觉,我希望我是因为有兴趣,因为有话要说才来做这个事情,而不是赶鸭子上架硬憋出来的。拍电影是很费体力的一件事,当你有兴趣的时候,再苦你都会坚持下去,但是当你没兴趣的时候,那就成了一种煎熬。《芭莎男士》:在导演创作和公众人物两个角色之间,您如何把握关系?冯小刚:导演就是和人打交道,剧本阶段最好是不被人打扰,我其实很羡慕写小说,画画的人,自己和自己对话。但是既然选了导演这条路也就没办法,需要方方面面都兼顾。《芭莎男士》:整个电影拍摄阶段最让你兴奋的阶段是什么时候?冯小刚:大概是制作后期的时候,毕竟能看着它从雏形一步一步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最痛苦的大概就是剧本的阶段。《芭莎男士》:在创作的时候考虑最多的什么?冯小刚:我会考虑自己的喜欢,觉得有意思的事情,有意思这三个字要实现,其实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所以每次我自己写剧本的时候,不断在提醒自己,要有意思。这样让自己的口味和观众接近,这样我觉得有意思的事情才能获得观众的认可和同感。《芭莎男士》:以2009年《非诚勿扰》为例,投入4000多万,上映19天破3亿,您认为赢得票房的秘诀在哪里?冯小刚:没有什么秘诀,其实很简单,就是电影要有意思,观众自然就喜欢看,要是电影很无趣,观众自然不会买账。我拍电影通常不会关注一个剧本的意义,我关注的是一个剧本的共鸣,它的细节能不能打动我。让我在读完了之后有一种非拍不可的欲望。《芭莎男士》:您曾经说过“我没把自己放在艺术殿堂里,而是在旁边支了个帐篷”,那么现在作为主流商业片导演,您对自己所处的位置如何评价?冯小刚:我觉得自己还是没有在殿堂里,只是我这个帐篷里的人越来越多了……(笑)
评论
89345
李晨表情坚毅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4_img/2010_22/704_89346_954205.jpg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4_t160/2010_22/704_89346_954205.jpg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4_t50/2010_22/704_89346_954205.jpg
2010年06月04日 12:06
李晨: 以坚定的姿态成长编辑/于蕾采访、文/宗荷1976年发生在唐山一场突然降临的灾难,给无数家庭带来伤痛和苦难的梦魇。一个叫李晨的演员当时还未出生,但他却在2010年7月于全国公映的《唐山大地震》中饰演在地震中受伤致残的弟弟方达——失去了父亲和姐姐之后,依然坚毅顽强的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作为母亲徐帆心中唯一的希望,支撑起命运的一片天空。“我觉得电影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演员在电影里扮演一个人物,需要做到相信,相信自己是他!”李晨这样对我说。悲观与乐观的平衡“当你认为生活是红烧肉的时候就一定会吃到姜……所以,我宁愿把姜定位为生存的本质,那么会不会,我的嘴里就会塞满了红烧肉……” 所以他的座右铭是这样的一句话:结果无法改变,但是过程中可以放大自己的闪光和意志。这部电影竟然与地震发生了那么多的巧合。汶川地震发生在开机之前,而玉树地震发生在举行首款预告片发布会的前一天。08年,正在云南拍《我的团长我的团》的李晨,每天听着在电视里滚动播出的新闻,但却不敢去看画面,看到受灾伤员的眼神感觉自己有种瞬间被击溃的感觉。地震让他体会到人的心灵重新建立起来的家园比钢筋水泥的要复杂得多,楼塌了可以建新的,但人心灵的家坍塌再重新建立需要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需要帮助他们完善心灵的构建,从恐惧的阴影中走出来,这种感觉最重要。所以当《唐山大地震》开机之时,我觉得特别有意义,把汶川地震发生后的感悟拿到戏中来,相信会有不一样的体现。”在开拍之间,李晨给中国残联打电话,告诉对方自己是“华谊兄弟”的演员,要出演一个什么角色,希望找到一个有残疾的朋友,自己负责所有费用。后来这位朋友知道是他时特别高兴,他来到剧组和李晨一起吃住,一起拍戏将近半个月的时间。“他身体有残疾但内心特别坚定。这种坚定会通过生活中的很多细节传递给我。比如我会自然而然的照顾他,不自觉地帮他取饭打汤,帮他做很多事,他总是用他的一只手按住我说——不需要你的帮助,我自己可以!这会让我觉得很震撼。他在六七岁时受伤致残跟剧本中的我一模一样。我问他怎么从阴影中走出来一直到现在,去面对工作和生活?他只是对我微微一笑,他的笑容非常灿烂。后来我把这种坚韧的东西放到角色中,再后来又和我真实的经历吻合起来——我在一个单亲家庭长大,和我的角色一样也变成家庭的唯一寄托,不管是让妈妈知道自己一切都很好,或者成为家里的经济支柱也好。我从体验生活中又回到现实生活。”李晨说,一个人不论健全与否,建立心中的信念比什么都重要,这也是电影的主题。1997年李晨18岁,刚刚考入艺术学院的他,还没有开始系统的表演学习,便经过数千人的竞争,主演了第一部电视剧《十七岁不哭》。虽然那个叫“简宁”的角色并没有令他“一夜成名”,但是十几年来二十多部影视剧的扎实积累,让他比同龄人多了一些心灵历练。《士兵突击》那个不算主角的吴哲让他一下子为人们所关注,而《绝密押运》中,他成为了光彩不容忽视的主角。“一直坚持与不放弃,首先是因为这是我的饭碗,我的工作,可以让我赚钱养活自己,照顾家人,其次是工作给我带来很多乐趣,让我交了很多朋友。每当你作为角色生活在别人生活里的时候,那种感觉是说不出来的。”他的一位朋友最近在他的博客里留言:认识你有十年了吧,你是个很能忍的家伙嘛,到现在才要出来走红,也好,男人成熟些好。这就是李晨,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一步步往前走,并且对生活喜欢从坏的方面做打算,“当你认为生活是红烧肉的时候就一定会吃到姜……所以,我宁愿把姜定位为生存的本质,那么会不会,我的嘴里就会塞满了红烧肉……”而当他嘴里塞满了红烧肉,他依然是悲观着的:“也许好就以为着将来更坏?没论证过,但好像也没说错过。”所以他的座右铭是这样的一句话:结果无法改变,但是过程中可以放大自己的闪光和意志。他这样解释所谓的悲观:其实悲观是一种审视,人太自信必自负。我的这种悲观好像是随时随地照镜子,看看镜子中自己的德行,称一称自己有几两重。该说什么和该做什么,然后还有什么东西是我不明白的。也许悲观可以意味着一种安全生存法,生活的好与坏是相辅相成的,像打太极,二者永远在推手。悲观和乐观也永远在推手,才能保持一颗平常心。纠结中的转折“在这个行业里我所能看到的东西太多,一些浮华和虚伪,一些根本不愿意接受却不得不被裹挟在其中……怎样才能保持自己平和、良好的状态特别重要。我从别人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从冯小刚导演身上,他平时乐乐呵呵,但对社会和时代的看法有时只两句话就像就像锋利的尖刀,啪一下出鞘。他身上有我将来想要的睿智。”1999年,对于李晨是人生的一个分界点。在迎接祖国五十大庆的前夕一个天色昏暗的清晨,骑着摩托车飞驰在三环路上的他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发生事故之前是我内心很纠结挣扎的一段时间,不知它和事故有没有直接关系,反正存在着一个联系。”后来他这样形容这起事故:“简单,这个词已经死于我的1999年,那一年一个少年飞了起来落入花坛。复杂,就此永生,纠结于新的纪元。”事故的画面是他遇到障碍物后,人从车座上飞了起来,帽子和鞋子也在空中飞舞,然后他重重地摔落在路边的国庆花坛上。幸运的是,那密集排列的一堆塑料花盆,花盆里湿润的泥土,泥土里柔软的花朵,保护了李晨的身体没有直接和水泥路面相撞。他在一瞬间晕了过去,等醒来时看到周围一片花团锦簇,而他躺在花海中央,那一刻他以为自己真的已经到了天堂。这时哆哆嗦嗦走来一个人,摸了他一下问:“小伙子,你没事吧?”那是责任的另一方,也许责任在谁还说不清,但浑身疼痛、到处流血、躺在花坛上的李晨,显然是事故中的弱者。听到对方的一句低问,他吸了一口气知道自己还没有死。我还活着。于是他站起来,跟着这个人去医院做该进行的一切检查。而这一飞,让他在理想和现实间的纠结,有了猛烈的清醒。被称作阳光型男的他却说,“纠结”一直是他的人生常态。16岁时李晨曾对离异之后的妈妈说:你为什么不跟我一起过?后来长大了的他看到女人一个人生活太不容易,她需要有一个生活伴侣。30岁后他对妈妈说,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过你想过的生活。“人会发生变化。这就是人的成长,纠结的就是这些东西。” “16岁认定的东西,今天看来肯定特别傻,觉得当时怎么会这么想?比如说世界上存在的东西我们都会相信。16岁时我相信每个人说的都是对的,每个人都是好人。16岁时可能因为我们初次见面的一次握手,一只胳膊搭在肩上,我就相信他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最真挚的兄弟;16岁时可能因为一次深情的拥抱,我就相信我会和这个女孩走过一生,是老有所依的终极版。16岁我相信所有的一切,现在不是说不相信,而是现在有一种选择性的信任,这种选择性是一个尺度,这个尺度是每人心灵中的一把尺子。那时很容易做出一个判断,是因为拿在16岁少年手里的那把尺子太短了,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它衡量人的标准变得越来越复杂,增加了越来越多的内容。” 当这把尺子拿在即将32岁的李晨手上时,他感觉自己改变特别大,“也许就是心里的这把尺子越来越长了。”他从小跟姥姥在一起生活,受妈妈影响最大,总是替别人想的更多一些。“妈妈至今对我有一种愧疚。觉得三十多年来没有给我真正作为一个母亲的照顾。她的婚姻选择没有给我一个完整的家庭,让我的小时候没有体会到像别的孩子那样快乐的童年。这是她至今对我的愧疚。这点恰恰和《唐山大地震》中的妈妈一模一样。无论天灾还是人为,结果是带给一个孩子同样的命运。在戏中帆姐饰演的妈妈,一直愧对于我,愧对于姐姐,愧对家庭,她心里一直存在着这种愧疚。其实,儿子心里存在着一种对妈妈难以言表的感情。他不能对妈妈说,但又深知母亲心中的那种痛苦。”如果不拍戏,他会把自己的生活尽量安排得丰富一些,看电影,打篮球,夏天游泳,冬天滑雪。他有很多爱好,写小说,摄影,骑摩托。“原来特喜欢骑摩托车,受过专业训练,在北京也小有一号,圈子不大有个几十辆车,有事没事就组织出去玩玩乐乐,一帮人英姿飒爽豪气冲天,直到现在还经常会有活动。算是青春没留白吧!”纪录片《北京记忆》中的主题曲是李晨特别喜欢的一首歌:看枝桠漫天的那棵/曾经是嫩嫩的绿/那么多的枝枝蔓蔓/遮挡住的是那些往昔/继续卖力的生长吧/离参天还很远呢……
评论
89346
张国强目光深邃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4_img/2010_22/704_89347_484045.jpg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4_t160/2010_22/704_89347_484045.jpg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4_t50/2010_22/704_89347_484045.jpg
2010年06月04日 12:06
张国强:男人本色磨砺出编辑/于蕾采访、文/宗荷前不久,在《唐山大地震》短短两分钟的首款预告片中,透露了至关重要的一个情节——小女孩方登在暴雨倾盆的震后废墟中醒来,周围一片伤亡景象,而自己的父亲方大强躺在泥浆中,身上流着血……她失去亲人,步入未知的未来。张国强在《唐山大地震》中饰演一位跑长途的卡车司机,辛辛苦苦地挣钱养家,在那个文化生活十分单调的年代里,他的生活就是干活挣钱,老婆孩子热炕头。但是有一天灾难突然在人们的睡梦中降临了,也降临在他的头上、他的家庭。23秒,从此他成为这个家32年里墙上的一幅“遗像”。虽然不知道明天是什么样,但我只能选择坚持康洪雷导演曾经说:珠穆朗玛峰有八千多公尺,你想一路跑上顶峰,不可能,只能一步一步脚下踩结实了才能登到顶。“他这句话对我触动特别大,所以我不会急躁,任何时候都不会。”张国强说。最近的地球不太平,玉树地震,冰岛火山喷发……这些是天灾还是人祸?这是张国强最近经常问自己的问题。“他们活得好好的,招谁惹谁了?”张国强的质问声传过来,“在人的力量无法抗衡的大自然面前,如果你作为现实中的一个父亲,当灾难临头时你会怎么做?”“如果真有一天噩梦发生在自己身上,只能是像影片中那样拼了命去救自己的亲人,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救出他们,这是人的本能。”他回答,“面对灾难,人类只能选择坚强。我佩服唐山人民,在经历了大灾难之后,从废墟上站立起来,重建起一座城市。他们的坚韧很让人钦佩!”张国强出生于梨园世家,曾外祖父是评剧倪派小生的创始人倪俊声,父亲张海峰和母亲倪静环也都是著名的评剧演员。他在戏园子里长大,经常在剧场里看爸爸妈妈演出,受家庭的影响,张国强从小就爱表演,1986年他考入黑龙江省艺校佳木斯分校话剧表演班,毕业后进入佳木斯市话剧团,直到2003年,他只身来到北京打拼。一个夜晚,他站在北京电影学院附近的过街天桥上,望着来往的车流,陷入一片迷茫。“那时根本不知道可不可以在这个城市生存下去,没有戏拍,不知道有谁会找你,而又有谁知道你张国强?”虽然不知道明天是什么样,他依然选择坚持。“望着灯光明亮的楼宇,我想将来那高楼里会有个房子是属于我的吗?”当时靠借宿的他连生活都成问题,但他却在心里起誓,将来一定给爸爸妈妈买套大房子。“当初的起誓如今都实现了。很开心。爸爸在新房里端起酒杯的时候还不敢相信是真的。而我也觉得,今天的成功对我二十多年的表演经历就像一场梦。”2005年,张国强与康洪雷导演合作了第一部戏《一针见血》后,接踵而来的是军人三部曲《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和《我的兄弟叫顺溜》,从此走入佳境。康洪雷导演是他的超级偶像。他时刻记得康导说过无论做什么事,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对我影响特别大。有时看到我瞬间膨胀,他总会提醒我。我有时半夜给他发短信,他会骂醒我。那种话语让你感觉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对于创造角色,“什么是更高级的表演,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表演。”所以他会经常问自己:你做到了吗?康导曾经的一番话可谓语重心长:珠穆朗玛峰有八千多公尺,你想一路跑上顶峰,不可能,只能一步一步脚下踩结实了才能登到顶。“他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所以我不会急躁,任何时候都不会。”曾经作为佳木斯话剧团演员,一场《托起明天的太阳》的话剧在三年中一共演出1700多场,张国强哭了1700多场。他在剧中扮演也是一个家庭中的小儿子,这是个非常贫困的家庭,父亲靠编筐编篓供四个儿子读书,后来面临读研的哥哥为减轻父亲负担,把机会留给弟弟,而自己选择了放弃。每演到父子情的一场戏,张国强的眼泪就会情不自禁地涌出。他是个出了名的孝顺孩子,每年过春节,他都要非常传统地给父母磕头拜年。张国强庆幸的是自己当初学表演基本功很扎实,这是多年受父母影响的结果。作为家庭中最小的一个孩子,记忆犹新的是在自己十几岁时,40多岁的妈妈早起后仍然坚持练功,时刻为上台做好准备。“我很佩服她。她一到舞台上就神采飞扬,特别有戏。我身上遗传妈妈的特别多。”这是一种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力量。儿子对妈妈的欣赏竟然让爸爸吃醋地说道:你总说妈妈好,是爸爸演戏不行呗。“其实在我心里,爸爸妈妈都是好演员。我的两个姐姐虽然也有表演天赋,能唱能跳,但最后只有我做了职业演员。这也许就是命!”我是演军人成功的,但绝不是只能演军人“当人们把你当做一种标尺的时候,你必须注意言语行为,严于律己。”他有时问自己,保留本真的东西、坚守住原本的张国强能有多久?“任何东西都会磨损,但如果很好地维护保养就会很长久。我还想保持本色,不想装在套子里,做套中人会更累。”成名后的张国强在接受电视访谈时,屡屡提到自己命运中的五个贵人。“我走的每一步都有人帮助,他们对我走到今天都不可或缺。”他总会铭记别人的恩情。康洪雷被张国强称为是男人中的男人。而女影迷喜欢的张国强,也正是他的高大阳刚的男子汉形象。“康导说过,男人喷什么香水!冯导也不喜欢男人中性,他说男人穿跨栏背心露出健康的肌肉、肤色都很好。男人就是男人,女人就是女人。”而康红雷导演欣赏张国强的真实。演戏的真实,做人的真实。张国强非常珍惜每一次机会,拍戏的拼命程度是出了名的。“人就是一个矛盾体。没戏拍烦,拍戏多了也会烦。”张国强笑嘻嘻地说。“拍完《我的团长我的团》,我知道自己的体力透支到什么程度,这时“顺溜”的本子又来了,我开始没有接,后来他们劝我说还是和宝强合作,后来我进了剧组,但头三天就扛不住了,跟执行导演说,还是换人吧,实在坚持不住了……有时我会发脾气。”张国强的太太是上海话剧院的演员,“她是东北人,也是特别好的演员。有一次我拍戏累了冲她发脾气,她委屈得直哭,事后我跟她道歉,当拍戏压力大的时候,我的亲人就遭殃了。”一直有军人情结的他为演好军人角色,体验生活时细心观察,把从真正军人身上捕捉到的一切揉到角色中。“我虽没有当过兵,但观众说最像军人的是张国强。这是对我很高的评价。没当过兵也可以让角色有血有肉,穿上军装就要让人相信,我就是那个军人。后来走在大街上,有人喊我连长、司令员,有人说那不是陈大雷吗?我听到特别幸福。演员最开心的是观众记住角色的名字。”过足了当兵瘾,张国强如今最想拍的是都市剧。“我是演军人成功的,但也不是只能演军人,实际上可以演很多类型。即使演都市剧也从来不认为这叫转型,因为觉得自己从未被定型过,作为职业演员,你遇到的角色应该都能演,塑造谁就像谁。”其实张国强心里是非常知足的。“与那些还在苦打苦拼的同行们相比,我很幸运,我演出来了。”保持良好的心态,是张国强成功的一个秘诀,在看不到明天时不急于求成,而是等待机会。他希望成名后的自己依然保持快乐健康的男人形象。虽然知道这种保持与坚守很累也很难,但也要这样做。“当人们把你当做一种标尺的时候,你必须注意言语行为,严于律己。”他有时问自己,保留本真的东西、坚守住原本的张国强能有多久?“任何东西都会磨损,但如果很好地维护保养就会很长久。我还想保持本色,不想装在套子里,做套中人会更累。”成名让他身上有了更多的责任感,自愿自发地做公益和慈善,更多地帮助别人。“我不会辜负观众对我的喜爱,作为一个演员,如果没有观众喜欢你,看你的戏,没有他们你一钱不值!他们喜欢你,你要做得更好!”在实行实名制前,他给希望小学捐钱一直都以“钢七连”署名。“我喜欢‘钢七连’这个名字,喜欢用它代表自己。”对于《士兵突击》的情感,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有多深。“到现在也没有完整地看过这部剧,我不敢看,因为我一看就觉得心里难受,感到很压抑,就又回到了拍戏时高城的心理状态之中。我们这部戏每个演员都太投入了,我们现在见面真的像战友重逢一样拥抱,那种感情很真。”生活中的张国强很有亲和力,喜欢休闲打扮,性格直爽开朗,是影迷眼里风趣热情的“七哥”。采访前,他刚从肯德基买汉堡和豆浆回来,有人认出他来他很开心,每当影迷说“我喜欢你”,他都一定会礼貌地致谢。“从去年上半年开始一口气演了《大掌柜》、《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和《牵挂》,这段时间不想再接戏,我想休息一阵儿,买了辆自行车,想骑着它在上海到处转转。我喜欢到处溜达,陪家人逛街,也希望低碳生活从自己做起。”
评论
89347
三人登杂志封面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4_img/2010_22/704_89349_120764.jpg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4_t160/2010_22/704_89349_120764.jpg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4_t50/2010_22/704_89349_120764.jpg
2010年06月04日 12:07
从1997年“国产贺岁片”横空出世开始,中国电影观众的娱乐节目单里就再没有缺席过“冯氏电影”——13年来,作为一个从不故作姿态却深得人心的商业片导演,冯小刚一人已经创造了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累积票房;而在用自己的作品令观众欢笑感动的同时,我们似乎已经忘记这个年过半百、内心严肃的男人,依然是中国电影工业中最有力的支撑点。
今后的5年他还将与华谊合作。冯导说,前一天晚上他刚刚写完一个剧本《非诚勿扰2》,感觉欣慰和轻松。和所有的创作者一样,看来他的工作也是他的乐趣之源。
采访当天,正是青海玉树地震全国哀悼日。在哀念之中,我们的话题也从新片《唐山大地震》引出。
策划视觉统筹、资深时装创意总监/李晖
编辑、采访/于蕾
摄影/张悦(Zackimage.com)
文/福特、YL
化妆/王亚飞(东田造型)
服装助理/刘玮、何骄、武宏林
场地提供/ZACKIMAGE专业影棚
评论
89349
冯小刚思索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4_img/2010_22/704_89350_704452.jpg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4_t160/2010_22/704_89350_704452.jpg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4_t50/2010_22/704_89350_704452.jpg
2010年06月04日 12:07
从1997年“国产贺岁片”横空出世开始,中国电影观众的娱乐节目单里就再没有缺席过“冯氏电影”——13年来,作为一个从不故作姿态却深得人心的商业片导演,冯小刚一人已经创造了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累积票房;而在用自己的作品令观众欢笑感动的同时,我们似乎已经忘记这个年过半百、内心严肃的男人,依然是中国电影工业中最有力的支撑点。
今后的5年他还将与华谊合作。冯导说,前一天晚上他刚刚写完一个剧本《非诚勿扰2》,感觉欣慰和轻松。和所有的创作者一样,看来他的工作也是他的乐趣之源。
采访当天,正是青海玉树地震全国哀悼日。在哀念之中,我们的话题也从新片《唐山大地震》引出。
策划视觉统筹、资深时装创意总监/李晖
编辑、采访/于蕾
摄影/张悦(Zackimage.com)
文/福特、YL
化妆/王亚飞(东田造型)
服装助理/刘玮、何骄、武宏林
场地提供/ZACKIMAGE专业影棚
评论
89350
李晨与张国强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4_img/2010_22/704_89351_639200.jpg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4_t160/2010_22/704_89351_639200.jpg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4_t50/2010_22/704_89351_639200.jpg
2010年06月04日 12:07
从1997年“国产贺岁片”横空出世开始,中国电影观众的娱乐节目单里就再没有缺席过“冯氏电影”——13年来,作为一个从不故作姿态却深得人心的商业片导演,冯小刚一人已经创造了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累积票房;而在用自己的作品令观众欢笑感动的同时,我们似乎已经忘记这个年过半百、内心严肃的男人,依然是中国电影工业中最有力的支撑点。
今后的5年他还将与华谊合作。冯导说,前一天晚上他刚刚写完一个剧本《非诚勿扰2》,感觉欣慰和轻松。和所有的创作者一样,看来他的工作也是他的乐趣之源。
采访当天,正是青海玉树地震全国哀悼日。在哀念之中,我们的话题也从新片《唐山大地震》引出。
策划视觉统筹、资深时装创意总监/李晖
编辑、采访/于蕾
摄影/张悦(Zackimage.com)
文/福特、YL
化妆/王亚飞(东田造型)
服装助理/刘玮、何骄、武宏林
场地提供/ZACKIMAGE专业影棚
评论
89351